渤海沿岸“智能零碳”码头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,作业繁忙。近100台人工智能(AI)运输机器人频繁来往,在北斗定位系统的正确引导下,装卸作业记录持续更新。人民日报报道
在长江下游区域,南京以下水深12.5m的深水航道上船舶频繁往来。通过船舶自动识别系统,进入水上电子围栏内的船舶能够快速获取实时服务信息,有效提高了航行安全水平。
在湛江海域,“问江”型无人船渡千里,由内陆河驶向大洋,实施海洋测量试验和应用。搭载低延迟通信系统和高精度定位系统,在实现自动航行的基础上,可以实时传输数据,扩大了无人船的应用场景。
货运码头全自动化、航道数字化管理快速崛起、智能船舶自主航行等,“智能”正在成为我国水运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特征。
智能港正在陆续诞生。我国目前建成建设中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规模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,确立了设计建造、设备制造、系统集成、运营管理全链条的关键核心技术。整体应用规模和技术水平走在世界前列。另外,中国的干散装码头的自动化改建正在加速。秦皇岛港、黄驊港、青岛港、宁波舟山港、张家港港等地实现了干散装作业流程的全自动化,生产流程向自动化、智能化转变。
智能航线持续延伸。全国完成的电子航道地图覆盖航道总长度5700km以上,实现了长江本线电子航道地图全覆盖。海运进口集装箱、散装货物相关应用持续扩大。
智能船舶出现了突破。我国已陆续突破船舶感知、决策等智能航行关键核心技术,在部分指标上达到领先水平,并形成一系列成果,包括一艘全程自动航行船舶“智飞”、10艘以上自动航行船舶、1000艘以上智能技术应用船舶,经济社会效益显著。
(编辑YF)人民网日语版2024年8月9日
下一条:第三十三届夏季巴黎奥运会闭幕
Copyright@2013 秋冈贸易(大连)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辽ICP备15007386号-1 辽公网安备 21021302000232号 技术支持:仟亿科技